少阴传阳症有二∶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,是传阳明,脏气实则还之腑也;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,是传太阳,热在膀胱而便血,亦脏病传腑,此阴乘阳也,然气病而伤血,又阳乘阴也,亦见少阴中枢机之象。服汤已渴者,此寒去欲解也。
胃司纳,故以阳明主实;脾司输,故太阴主利。是缓下中亦有差别矣。
汉时治病,有火攻、水攻之法,故仲景言及之。自腹至两肾及膀胱溺道,为少阴地面。
成无己信古笃好,矫然特出,惜其生林亿之后,欲为仲景功臣,无由得其真传。其有变证化方,如从桂枝症更变加减者,即附桂枝症后,从麻黄症更变加减一、叔和序例,固与仲景本论不合,所集脉法,其中有关于伤寒者,合于某证,即采附其间,片长可取,一、六经中有症治疏略,全条删去者,如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、少阴病下利便脓血桃花汤主之等类,为既有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、腹痛小便不利与桃花汤主之之详,则彼之疏略者可去矣。
与风寒国中之脉虽同,而热久汗多,津液内竭,不得更行桂枝汤,亦不得执太阳禁下之定法矣。若用麻黄汤再汗,液脱则毙矣。
太阳中风,下利呕逆,是有水气;厥阴中风,热利下重,是有火气。若头痛而项不强,脉大而不弦细,便是阳明之表矣。